台北榮總心臟血管外科 中心綜合醫院(中心診所)
台北中山醫院血管外科
賴曉亭
一位58多歲的中年男子,第一次發現左下肢靜脈曲張是在大學時期,服完兵役後就到社會工作,他的工作是加油站職員,需長期站著工作, 因近2年來左下肢經常腫脹, 工作時不幸左下蹆不經意被凸出物擦撞一下造成小傷口,一直沒法癒合漸形成小潰瘍,小腿部表淺靜脈迂曲扭脹也更明顯,色素逐漸沉著而變色, 出現鬱積性皮膚炎且經常兩腿粗細不一,到處求醫治療剛開始僅有一小潰瘍在小腿內踝處部位約1公分如5分硬幣大小的長期不癒合潰瘍,為求方便在住家附近的診所換藥,病況仍遲遲不見好轉經中醫敷藥治療並未見效而且傷口一直不癒合外, 短短一年之間,潰瘍傷口從一個小小硬幣大小變成凹凸不平的大潰瘍,而逐漸演變成3個潰瘍,範圍也變大(5x3x2 ,2及1.5公分), 傷口下陷,邊缘形成缸口樣也髒, ,傷口面呈現肉色及暗红色,並流出灰黑或帶綠色污水,很癢,又好痛!並同時伴有蜂窩性組織炎 (圖1), 因害怕截肢而轉院求診。由於左小腿前面潰爛傷口持續惡化擴大發出惡臭,而且有嚴重水腫,難以走路。醫師當時認為他是糖尿病足,再不積極治療可能要面臨截肢的命運,聽到要截肢他非常害怕一時無法接受,如果截肢恐將對其日後生活產生極大不便,加上考量自己年紀還是中壯年要養家活口,他不願截肢希望有機會保住患肢。因此只好四處再求診尋求第二意見。幸好他女兒搜尋網路得到一些資訊便轉診到台北榮總看心臟血管外科醫師,到診時臉上顯現憂鬱無笑容深怕無救要截肢導致終身殘廢。經初步診斷這傷口潰爛經換藥一直沒好轉,原來是靜脈曲張惹的禍。
他的左下肢血管超音波影像檢查結果發現左大隱靜脈瓣膜嚴重閉鎖不全導致靜脈曲張,靜脈血液往下倒流,回不了心臟,造成靜脈高壓使靜脈血液積聚下肢,造成組織水腫,引起潰瘍,傷口壞死。病情再進一步發展,在下肢特别是脚上出現壞疽,若傷口經久不愈,壞疽嚴重者並伴有糖尿病病足或是周邊阻塞性動脈血管疾病不得不接受截肢而致殘。幸好患者並無糖尿病,血糖正常,經我們評估患者所進行療程方式是應用無痛靜脈安眠加上局部麻醉進行靜脈血管內閉合術合併微創靜脈切除手術與傷口清創手術等整合術治療。術後結果顯示曲張靜脈已完成消失不見,因下肢循環也改善許多,水腫也逐漸好轉,在治療期間反覆回診處理傷口,確實已明顯縮小乾淨進步 (圖 2,3),5個月後潰瘍完癒合 (圖4),臉上出現難得的笑容,早知道應該即刻找對醫師治療才對。
專家評估下肢靜脈曲張是一種很常見的血管疾病,引起曲張的原因有先天的,如淺表靜脈或深靜脈瓣膜閉合不全;也有後天的,如深靜脈血栓形成等。該下肢部分靜脈曲張患者不小心造成皮膚組織受傷時,會導致一部分皮膚受傷及缺損,就容易造成下肢潰瘍,若是很小較易治療也易癒合,若在這段時間不及時找出原因治療反而會使得潰瘍持續變大惡化,日後會面對治療上較困難及麻煩,加上皮膚受到長期不正常的靜脈壓高壓易導致復發性組織發炎如蜂窩性組織炎,造成皮脂硬化使得皮下組織纖維化增厚,皮膚也會明顯因色素沉著而變色,或形成一顆顆顆像樹瘤般的硬塊結節,皮膚變厚變硬失去正常的柔軟性. 嚴重影響患者生活品質,但會不會因靜脈曲張所引起下肢潰瘍而截肢?深深值得進一步探討的問題,截肢之說顯然是嚇唬病人的謬談而已是不對的,患者只要及早治療且不伴有糖尿病病足或是周邊阻塞性動脈血管疾病便不會面對截肢問題。治療該病的關鍵是明確診斷,應請心臟血管或血管外科專科醫生診治。如下肢靜脈瓣膜病,作個血管超音波影像檢查就可確診。




http://www.clinic.org.tw/discuss/lecture42.htm
http://ctl007007.pixnet.net/blog/post/225912067
http://ctl007007.pixnet.net/blog/post/296752138
http://ctl007007.pixnet.net/blog/post/289844818
http://ctl007007.pixnet.net/blog/post/335156813